全媒体时代,《读者》靠什么留住读者?
今日看点
全媒体时代,各类信息聚合平台强势崛起,移动直播、H5应用、无人机采集、机器人写稿、AI合成主播……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似乎是在一夜之间迈入了全媒体时代。当互联网已经成为工具,当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转变,当新媒体的效率优势逐渐抵消了纸媒当年赖以⽣存的低成本优势时,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面对传统纸媒的生存危机,《读者》正在尝试一条带着其鲜明印记的转型之路。
近代以来,媒体的发展深受产业革命影响,呈现出技术迭代引领媒体格局演变的发展轨迹。回望历史,正是纸张的普及、印刷技术的成熟,推动传媒领域进入“铅与火”的平面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报纸、刊物代表着最先进的大众传播手段。随着电讯技术的发展,传媒领域又进入了“光与电”的立体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广播、电视成为覆盖更广、受众更多的大众传播手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带来从未有过的革命性影响,正在迅速重塑传媒格局,推动当今世界进入“数与网”的全媒体时代。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把大众的注意力从纸张吸引到屏幕,重塑大众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引发了一场传统纸媒的生存危机。
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读者出版集团的消息让中国出版界倍感振奋,传统纸媒在全媒体时代的转型发展之路,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
一、创新与突围:
读者出版集团的多元转型之路
在春风难度的大西北甘肃,坊间流传着的“兰州三宝”,除却黄河、牛肉面之外,还有一个便是《读者》杂志。
自1981年创刊以来,《读者》就始终坚持传播优秀文化、彰显人文关怀,在海内外亿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读者出版集团公司正是以甘肃人民出版社为基础,利用《读者》品牌优势组建的专业出版集团。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在传统出版时代创下20亿册“订阅量奇迹”,被誉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的出版公司,在全媒体时代,同样遭遇了效益下降、读者流失的发展瓶颈。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传统出版业增长方式粗放、盈利模式单一的局面,读者出版集团顺应媒体融合趋势,积极迎合互联网时代阅读与传播方式的新特点、新要求,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力图在全媒体时代,开拓出一片数字出版、多元发展的新天地。
1
结构升级:稳健探索数字出版有效模式
读者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官网建设、电子图书出版、阅读终端研发三个阶段。
作为全国开展数字出版较早的企业之一,读者出版集团在2003年就开始了数字出版方面的初步尝试,推出短信交流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互动。2009年,读者出版集团将集团的纸质资源进行了全面数字化,成功整合搭建了集团官方网站——读者网。网站具备对外宣传、信息发布、形象展示等门户网站的基本功能,同时还对读者出版集团核心产品《读者》杂志在内的十余种期刊的在线阅读、下载、版权贸易等商务功能,成为读者集团数字出版业务的一个窗口,为集团数字出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人们的生活方式因媒介的更新而转变,电子书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许多学生、上班族阅读消遣的首选。读者出版集团自2003年起,着手布局图书的电子版权授权,利用原创文学的优势、整合编辑资源,与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实现了集团传统纸媒向电子出版领域的探索。
从读者电纸书到平板电脑再到读者手机,可以说,读者出版集团一直在进行阅读终端的研发和探索。2010年,集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资本合作方式设立控股子公司——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组建专业公司作为数字出版的重要支撑,已相继研发出四代读者电纸书、两代平板电脑和一款读者手机。这些新型阅读设备以高品质、低价位的形象宣传,再次唤起了人们对《读者》的美好回忆,为集团数字出版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赢得了引领传统纸媒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2
多元发展:从社群电商到文创产品开发
近年来,《读者》非常重视媒体融合发展,除优化传统业务外,还着力为读者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综合知识服务,用技术赋能内容,打造融媒体平台,目前全媒体平台覆盖千万以上用户,微信公众号拥有高黏度粉丝近500万,更在“2018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榜”上取得第50名的好成绩,标志着《读者》实现了由内容提供商向综合知识服务商的转变。
2012年,微信风云初起,读者出版集团颇有前瞻性地在新媒体方面进行了布局和设计,率先开通了《读者》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的变现基本遵循一种路径:自广告起步,逐步发展到社群电商,再向其他领域延伸。依托《读者》杂志的优质内容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将传统意义上杂志的忠实读者转变为“铁粉用户”,再将“铁粉用户”转化为消费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广告收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读者》微信号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而是进一步蓄力构建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涵盖读者读书会、自媒体社群、知识付费等领域的融媒体生态圈。
如今,读者出版集团正在开展实体业态和品牌的转化工作,以文化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惠州读者文化公园”作为《读者》首个“品牌变现”项目受到了多方关注。同时,集团还推出了主打图书、文具及创意家居产品销售的微店“读者·书房”,瞄准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及书房场景的打造和构建。不断探索品牌产业化、生活化,向出版主业以外的业态延伸,力求丰富品牌内涵,挖掘变现能力。
3
初心不变:在融合创新中延续人文关怀
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创产品市场火爆异常,不少出版机构涉足其中,希望能探索出纸媒转型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从品牌发展战略来看,《读者》文创产品开发背后的“品牌现金化”只是公司挖掘《读者》品牌价值的表层尝试。实际上,《读者》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其岁月积淀下的品牌价值,未来的《读者》不是简单地卖杂志,而是要参与到消费的全过程互动中,打造多种类文化产品,成为全媒体时代中国出版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样板间”。
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让创新富有良性、科学的精神价值,这是读者出版集团转型发展的根本依循。无论怎么变,怎么改,《读者》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不能变,《读者》提供人文关怀的初心不能改。技术的革新和产业的升级只是通过品牌运营等方式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精神内化于产业链中,在提高品牌变现能力的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更加智慧的传播姿态,更加贴近需求的传播方式,留住既有的读者,吸引更多的读者,最终达到文化引领的目的,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社会。
二、困境与挑战:
竞争乏力让传统纸媒痛定思痛
1
新媒体冲击大,读者持续转移
对于传统纸媒而言,最核心的资源就是读者;拥有了读者,也就拥有了在业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传统纸媒与读者之间形成的编读关系,单一且脆弱;尤其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兴起之后,这种单向关系的劣势就逐渐暴露出来。昔日里,报刊广播的读者听众源源不断地转移到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场域,享受着更为便捷、丰富、高效的信息资讯。
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凭借其迅捷传输、私人订制、精准营销、社群共生的巨大优势全面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人均上网时长为27.6小时/周,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手机上网率高达98.6%。国内在架App数量为449万款,其中生活服务类有54.2万款。
可以说,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已经不再仅仅是主要通过报纸杂志或者广播电视了。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需求变动、受众细分、市场变化,带给传统纸媒企业的压力和挑战是空前巨大的。新媒体在流量、用户群、覆盖面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表现出比纸媒更为强势的竞争力,早已撼动了传统纸媒广告霸主的根基。
2
广告收入下滑,纸媒衰败加剧
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发布的《2016年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报纸广告收人由增长转为下降后,降幅逐年扩大。2013年下降18.3%,2015年下降25.2%,2016年降幅高达35.8%。
广告,是传统纸媒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印刷出版过程较为简单。例如新媒体平台广告的制作需要经过拍摄剪辑等技术性较强的环节,而报纸广告只需进行简单的排版,甚至色彩都无需精心调整,通常只有黑白两色,这便直接导致了传统纸媒在广告表现手法和传播效果上有一定的劣势。
因此,在新媒体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纸媒的广告收入大大降低。纸媒出版印刷成本在上升,而维持日常运转的经济来源却大幅缩减,在巨大的经营挑战和生存压力下,休刊现象近年来已屡见不鲜。仅2019年元旦一天,就有17家纸媒休刊或停刊,它们用或含情、或直率的文字,表达了对读者的不舍,并充满希望地预告公司将继续投身于一场全新的传媒事业之中。
三、思考与展望: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其实大有可为
对纸媒来说,全媒体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这是对媒体所处时代特征概括的点睛之笔。
“全程”,是指媒体的无界化——信息传播日益突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全息”,是指媒体的数字化——信息传播日益突破物理限制,所有信息都可以数据化,并在一张网上飞速传播、在不同终端上同步呈现;
“全员”,是指媒体的互动化——信息传播日益突破主体的限制,从一对多“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多对多“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动式传播,人们参与的广度深度极大拓展;
“全效”,是指是媒体的多功能化——信息传播日益突破传统的功能界限,原本是单一传播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等,今天日益全效能传播,内容、信息、社交、服务融为一体。
这正是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想要留住读者所必须清醒认知的时代特征和趋势。
纸媒密切相关的出版业,是个古老的行业,过去的成熟经验结合当下的趋势才能指向未来。目前,我国共有报纸1800多种,期刊10000余种。过去的经验只是为了“做书”而做书,当下的趋势是用坚实的文本内容迎接全媒体时代的变化。文本内容与全新媒介互相激发和促进,将以崭新的业态告别传统纸媒时代;而传统媒体的优厚资源一旦与新兴媒体的独有优势统筹起来,定能形成推动中国传媒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融媒转型的大势之下,休刊已具有一层积极意义,这是传统纸媒供给侧改革的战略需要,是出版生力军转战互联网主战场的必然选择。驱散眼前的挫败,从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着眼,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互联网这个新的主阵地,不容回避,无可回避。当前,“存量”传媒的退场式变革正在突破体制障碍释放出新活力,传统纸媒仍大有可为。不顺应这个大局乘势而兴,传统媒体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被时代淘汰绝非危言耸听。
参考来源:新榜,2018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2016年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求是》编辑部,媒体融合:用得好是真本事
END
美 编 | 邢 拓
推荐阅读